鞠培霞
城市更新是一篇大文章,谋篇布局、落笔成章,既考验硬功夫,又需要软实力。“十一”黄金周将至,拥有多处网红打卡地的青岛老城区,又将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这里,人们将看到青岛是如何努力蹚出一条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要做好老城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文章,就要下大力气发展“四新”经济,打开发展新空间。腾笼换鸟,一方面意味着原有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要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如同一个生命体,要激发老城区的新活力,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而产业就是其最重要的“造血系统”。没有产业的更新,就没有城市更新。比如,拥有百年历史的广兴里是青岛最出名的里院之一,兼具德式建筑与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特色,自2020年起,这里变身为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不久前,设计之夜暨2021“市长杯”青岛工业设计大奖赛颁奖典礼刚刚在这里举行,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眼球,迸发出蓬勃活力。可以说,腾笼换鸟和发展“四新”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都需要下硬功夫,只有苦干实干,才能为城市培育软实力,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老城更新,要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保护,留住城市珍贵的历史记忆,因地制宜导入新的业态。城市是有记忆的。城市更新和延续记忆看似矛盾,实则互补,做得好,可以为城市点睛,让城市更加生动,做不好则可能伤及文脉,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今年8月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坚持划定底线,防止城市更新变形走样,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留城市记忆,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事实上,在青岛老城更新中,一直高度关注这一问题。比如,宁阳路是青岛的一条百年老街,俗称“银鱼巷”,街区多为传统里院建筑,但多年来一直在众多老巷子里默默无闻。从今年6月起,焕发新生的银鱼巷开始“出圈”。这一区域的更新,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历史原貌,还“量体裁衣”引入特色业态。如今,微型博物馆、创意市集、咖啡、茶饮、西餐、精酿、古着、原创工作室等业态已在此落地生根,丰富了城市人文环境,提升了软实力,也为老城区保护更新“打了个样”。
老城更新,要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更新不仅要可读可看可生长,还要充分考虑民生功能和公共服务留存拓展等。比如,沧口公园是一处地标性建筑,其中的大滑梯承载了很多市民的童年记忆。但因年久失修,一度出现了配套设施老化、公共空间被侵占等问题,也埋下了安全隐患。经过改造提升,这里不仅留住了城市记忆,还成为各个年龄段市民都喜欢的公共空间,成为“生态担当”和“流量担当”,不仅涵养了市民文化,还提升了城市文明水平。也要看到,当前还有很多老小区存在管理混乱的现状。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权责的明晰,考验的是相关部门的硬功夫,而城市面貌的改善以及群众的满意度,映射的是治理水平、服务意识的软实力。应该看到,上海、广州、厦门等城市在老城更新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学习。
城市更新是一张答卷,既需要“大写意”,又需要“工笔画”,阅卷人则是一千多万深爱这座城市的市民。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担当作为、开拓创新,才能推动老城区高质量发展,再造发展新优势,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