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熟了。 宋旭光 摄
■青岛市自发动乡村振兴攻势以来,粮食连年丰收,农村也日益变得洁净、美丽、宜居。图为村民在庆祝丰收节。 张瑞生 摄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目标定位,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攻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
重要农产品产能稳中有升
青岛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统防统治、智慧农机等节本高效技术,打赢了近三十年来最严重的小麦条锈病防控阻击战。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深化保供固安全,建设高标准农田34万亩,建立农作物新品种示范点20多处,引进评价新品种400多个,打造了20个农业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统筹抓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和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全面推广“先打后补”,高质量完成“春防”任务,全市生猪存栏量达到169.7万头、同比增长30%,出栏量142.1万头、同比增长47.6%。调整升级“智慧农安”线上监管系统,实现“一屏掌控、一网统管”。全面推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组织快速检测20多万批次,定量检测5000多批次、合格率达到99.8%。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瘦肉精”专项整治,立案查处26件,捣毁私屠滥宰窝点11个。
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全市小麦面积341.37万亩,平均亩产418.77公斤、总产量142.96万吨,单产和总产创下近15年新高。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青岛引进过亿元农业项目40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104个、完成年度投资72亿元,上半年全市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全产业链建设持续提质。制定了12朵农业“新金花”三年培育计划,易邦生物、嘉里粮油2个龙头企业获得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奖励。新增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新六产”发展指数持续位居全省第一。
金秋九月的莱西日庄镇,皮薄多汁的秋月梨沉甸甸地缀满枝头,个个圆润饱满、果香诱人,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在田间地头和地磅处,外地客商纷纷前来收购,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今年日庄镇秋月梨种植总面积12000多亩,亩产1.5吨,价格最高的4.8元一斤。在瓦庄自然村恒岳锋开心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郭立红看着挂满枝头的大梨欣慰地说:“今年在防雹、防鸟、防虫方面做了重点管理,大梨的收成比较可观,产量翻了两倍,相比去年价格也翻了一倍,收成不错。”前来收购的浙江客商掂起手里的梨,满意地说道:“瓦庄村的大梨甜度在十二三左右,深受消费者欢迎,特别好卖,我已经连续来这里收梨五六年了。”近年来,青岛“三品一标”持续壮大。新创绿色食品8个、无公害农产品33个,灵山韭菜、岳家蜜桃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54个,继续保持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新增9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全省最多,胶州大白菜等3个品牌入选“山东名片”影响力榜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
青岛持续拧紧螺丝,今年组织暗访抽查、区市互查3次。统筹美丽乡村项目资源,打造12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省级示范村和市级示范村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打响“春夏行动”,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三清一改”成果。圆满完成省上环保督察迎督工作,平度市崔家集大型沼气工程基本完工,崂山、莱西获评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
农村改革释放新活力
青岛全面承接宅基地管理职责,积极推进莱西夏格庄镇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423户实现了依法有偿退出。在全省率先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选举工作指引,59.6%的应换届行政村和97.1%的应换届自然村完成换届工作。新创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15家、总数63家、全省最多,胶州市、莱西市分别入选全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整县提升试点和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
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设
“搞好流通服务是壮大苹果产业的基础和底座。”青岛旧店果品专业合作社经理张冠军告诉记者,为延长苹果销售时间,利用时间差提高销售收入,在青岛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合作社投资1000余万元建立起了一处10000吨的冷库,苹果价格低时为社员代存,价格高时合作社联系客户销售。仅此一项就可为合作社成员增加收入1320余万元。
在此基础上,旧店果品合作社的成功运作带动了苹果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贮果业、果品包装业、运输业、信息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并解决了当地闲散劳动力就业。
青岛把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设作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供应链、拉动农村消费升级的重大牵引性工程,紧紧围绕保供给、减损耗、强产业、惠民生,切实建好、用好、管好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实现了农产品产销对接更加顺畅、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更好地服务城乡居民需求。2020年,使用中央财政3752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3亿元,支持建设了123个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库容量增加8万吨,损耗进一步降低,为经营主体增收节支超过20%。 马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