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 军
数读上市青企半年报
上市青企净利润合计200.6亿元
整体营收同比增长20.8%
净利润同比增长42.2%
市值过百亿的公司由年初13家增至16家
29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超1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家
22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超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家
上半年研发投入资金合计68亿元,同比增长28%
在不唯GDP论英雄的时代,上市公司被视作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尤其是伴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城市间对上市公司的追击愈发跌宕。
如果说上市公司数量考量着一座城市资本市场发展的速度与规模,那么上市公司的“成色”更直观彰显城市经济发展的硬核实力与奋进姿态。
截至2021年8月31日,青岛辖区53家境内上市公司均按期披露了2021年半年报。在青岛证监局最新发布的《青岛辖区上市公司2021年半年报分析》中,对上市青企半年报评价为,辖区上市公司上半年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生产运行,统筹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整体经营业绩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在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中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半年考”的成绩单印证了这份评价的权威与恰如其分。
上半年,青岛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整体向好的态势,上市青企整体业绩稳中向好,呈现“八成增收,九成盈利”的复苏局面恰好与此相得益彰。
上半年,上市青企净利润合计200.6亿元,同比增长42.2%,34家公司净利润增长,19家公司净利润下降。47家盈利,6家亏损,盈利面89%。截至8月末,辖区上市公司在境内发行股份的总市值为6600亿元,较年初增长500亿元,总市值占全国上市公司的0.7%。辖区证券化率达到53%。市值过百亿的公司由年初13家增至16家。
上半年,青岛工业经济基本扭转了疫情造成的被动局面,向稳、向好、向优,是当下“青岛制造”涌现的新势头。这其中,以制造业企业为主的上市青企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无论如聚焦高端品牌、场景品牌、生态品牌三级品牌升级战略,净利润增长146%的海尔智家,或是“1+4”业务布局进一步完善,上半年营收增长32%的海信视像,还有加快产能优化和产品升级,净利润增长30%的青岛啤酒……工业立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在“青岛军团”的业绩中得到了最真切的印证。
随着科创板的推出,上市公司中科技属性愈加凸显,而青岛高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更令人眼前一亮,上半年科创板的4家青企业绩喜人,其中3家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3家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0%,展现出充足韧性和蓬勃活力。
上市青企半年报,既是53家上市青企创新转型,在资本市场不断进位前行的成绩单,更是青岛以资本之水激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数量与质量双提升的“青岛军团”
2021年以来,从数量到质量双提升是“青岛军团”的最大亮色。
8月30日,上交所发布消息,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审核,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青岛市科创板“第5股”。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境内外过会及上市公司12家,更创造了10天内新增4家上市公司的历史新纪录。此外,在证监会及交易所排队等待和在青岛证监局辅导的青岛企业达32家。
7月1日,相关研究机构发布了2021上半年A股新增IPO的榜单,青岛以半年新增6家的佳绩挺进全国前十,与广州、无锡、东莞并列全国第八位,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北方第二城,是山东唯一上榜城市。
青岛上市公司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增强。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是衡量上市公司的基本指标。 随着上半年国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青岛辖区上市公司整体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0.8%和42.2%,8家公司的营收增长率超过50%,最高达330%。9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0%,最高达500%,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分板块看,21家沪主板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21%和55%,表现好于板块平均水平;15家深主板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和14%;13家创业板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4%和1%,营收增长高于板块平均水平(34%);4家科创板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50%和203%,表现好于板块平均水平。
统计显示,青岛辖区53家上市公司营收合计2497亿元,相当于全市上半年GDP的38%,营业收入前三名分别是海尔智家、海信视像以及青岛啤酒,均突破百亿元大关。29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超1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家。
上半年,青岛辖区53家境内上市公司中,22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超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家,其中三甲依次为海尔智家、青岛啤酒、青岛港。
转型升级正当时
今年以来,不断发力新赛道,抢占新风口成为上市青企的共同行动。
海尔智家聚焦高端品牌、场景品牌、生态品牌三级品牌升级战略,上半年实现营收1116亿元、净利润6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和146%,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4亿元,同比增加89.7亿元。
海信视像智慧显示终端业务稳中加固,激光显示、商用显示、云服务、芯片业务四大新显示新业务增长动能强劲,“1+4”业务布局进一步完善,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分别为210亿元和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和6%。
青岛啤酒发挥品牌和品质优势,加快产能优化和产品升级,上半年销量、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约8%、17%和30%。
赛轮轮胎克服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约28%和11%。
青岛港上半年货物吞吐量2.8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66万TEU,分别同比增长9%和13%,公司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30.6%和7.6%。青岛农商行和青岛银行总体稳健,上半年净利润分别增长12%和17.5%。
上半年,青岛8家注册制上市公司均实现盈利,除冠中生态上半年营收小幅下滑外,其余均实现增收,营收增长率中位数超过30%,表现好于辖区上市公司整体水平。特别是4家科创板企业业绩喜人,其中3家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3家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0%,展现出充足韧性和蓬勃活力。海尔生物延续上市以来持续高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在样本安全、疫苗安全、药品及试剂安全、血液安全等多场景的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推动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56%和270%。高测股份受益于光伏市场对切割装备和耗材需求量增加,上半年净利润同比翻番。海泰新光聚焦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两类业务,上半年业绩小幅增长。青达环保营收增长25%,销售回款好转,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而研发费用恰恰亦能反映出企业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
青岛辖区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42家,占比79%,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0家,占比57%。7家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录。研发人员数量合计3.55万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12.7%,其中32家公司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东软载波、鼎信通讯占比分别超60%和30%。上半年研发投入资金合计68亿元,同比增长28%,超过营收的增幅,其中海尔智家、海信视像研发投入分别达37.4亿元和8.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总比例为2.72%,中位值为3.56%。海尔生物、高测股份、海泰新光、青达环保4家科创板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均在8%以上,平均拥有研发人员280人,研发人员占比均值23%,显示出较强的科创属性。
行业分化更加显著也成为上市青企的特点。辖区28家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华仁药业积极拥抱集采政策,上半年营收增长5倍,净利润翻番。受益于我国外贸恢复势头强劲、集装箱海运市场高度景气,中创物流、海程邦达上半年的营收均实现翻番,净利润均呈两位数增长。软控股份所处橡胶装备系统市场回暖,海联金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销量大增,两家公司上半年营收分别增长55%和48%,净利润分别增长504%和480%。此外,辖区8家公司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减。
短板仍然明显
事实上,青岛多层次资本市场虽然近两年来快速崛起,但前些年的“欠账”不少,上市青企自身的短板仍明显存在。
上半年,全国4416家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合计29.48万亿元,相当于全国上半年GDP的55%,同比增长26.2%。青岛辖区53家上市公司营收合计2497亿元,相当于全市上半年GDP的38%,同比增长2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2.71万亿元,同比增长44.7%。辖区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200.6亿元,同比增长4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上半年,上市青企亏损公司家数达到6家,创近年来新高,反映出在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上市公司的市值意味着资本对企业发展优势与市场竞争力的认同,是资本观察城市的重要切口。对上市青企而言,近两年未能破局的老问题持续彰显:资本市场上具有龙头地位的上市青企偏少,未能达到“强者恒强”。
虽然青岛拥有53家境内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市值却未能全省领先。截至8月9日收盘,拥有43家A股上市公司的烟台,坐拥8948亿元的上市公司总市值,稳居山东辖区第一席位,同时也超过了青岛(7679亿元)、济南(6037亿元)。
烟台的一马当先,在于化工行业龙头万华化学的强势地位,以及百亿市值上市公司的支撑。去年,万华化学营收734.33亿元,净利润100.41亿元,连续四年超100亿元;今年上半年,营收676.6亿元,同比增长118.91%,净利润135.3亿元,同比增长达377.21%。此外,除去万华化学,目前烟台还有17家百亿市值上市公司。
当下,城市间“资本之争”日渐激烈。环顾四周,无论是如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是同为副省级城市的杭州、宁波等,对资本的重视与支持都前所未有。实现“青岛军团”从裂变到迭代的嬗变, 从扶持更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再到力促上市青企做大做强,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闪耀的城市之星,青岛还须再有大作为、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