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教师集体宣誓。
■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初心向党”红色教育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
以党风,促学风,带教风。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用党员示范牵住高质量育人的牛鼻子,从党史引领、教师建设、家校联动和精准帮扶四个方面着力突破,打造校园“红立方”,为教育教学注入鲜活动力。
思想之旗领航向,党史精神照我心
怎样引导全体师生从党的伟大历程中汲取前进智慧和力量,让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青春之花次第开放?
对此,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在原先马克思主义研习社团的基础上,成立由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党员教师共同组成的“初心向党”红色教育宣讲团,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学党史·悟初心”红色感悟分享专栏,在每次行政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全体党员会、学生集会时进行“一刻钟党史学习”。
从校党支部书记到到党员教师,从中层干部到思政老师,从学生到家长,从红色教育宣讲团宣讲员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校外辅导员……主讲人精心备课,抓住主题学习“小、实、活、精”的特点,用一个老物件、一段小故事,引出与时俱进的教育理论、气势恢宏的红色精神、春风化雨的育人典型,让红色文化浸润每一位师生的心田。
“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如今,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的红色精神从每一间教室里荡漾开来,在每一个孩子的笑脸中熠熠生辉,引发师生强烈共鸣,在校园里广为传诵,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永远跟党走,践我行”的前路。
教研高地立红旗,引领攀登新高峰
党员教师作为教研工作高质高效开展的中坚力量,历来是学校的宝贵资源。经过积极发展和吸收,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党员教师在全校教师中的占比达到33%。得益于此,学校在全面提升教师团队素养方面,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学术委员会”中,党员教师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帮助更多教师掌握小切口、深内涵的课题研究方法,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在“项目负责制”和“五精准”教研制度的引导下,党员教师示范落实“一科一案”“一组一案”,形成“一师一案”,带领全体教师明晰个人的精细化成长之路。
在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翰墨芬芳”悦读室里,党员教师率先探索建立校本特色人才培养平台,以“建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态度,发挥红色力量,引领教研攀登新高峰……
党员教师的引领示范,让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业务发展纵深结合,围绕“多元、内涵、创新、高效”四个主题,实现高质量育人的跨越式发展,深度教研在这里真实发生、高质量发展。仅今年上学年,学校就举行专题师训10余次,举行教育研讨、示范活动12次,承接省内外教育交流、交换活动6次。
教师们在前瞻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平台中争先创优,强化“质量第一”的品牌意识和“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成为展现城阳教育内涵发展的鲜活样板。
我为群众办实事,家校连心谱华章
从问题入手解难题,是强内涵,做优校内教育的支点。如何实现家校双向联动?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开拓“和美向阳”家长学校,搭建起家校携手育人的连心桥。
“和美向阳”由校党支部书记带头,以“校长会客厅”“名师会客室”“线上预约+面对面会谈”优化家校沟通渠道,推出家长“卓越成长”计划,从高效沟通到情绪管理,个人成长到亲子关系,学习习惯到心理营养,为家长提供专业教育指导,凝聚盘活教育的多方力量。
身处校园,会发现一个集阅读、音乐、茶歇、会谈于一体的家校温馨互助“育人沙龙”。在这里,有党员教师带领的家庭教育专家团队,每周五下午聆听家长心声,分享亲子成长建议;有“需要什么,服务什么”的专题咨询,每周二至周四下午面向全体家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第一手经验。
关于专题咨询,里面大有学问。据介绍,每个时间段预约不会超过十人,与会家长的孩子都有共性存在,家长在同一平台与同一话题下分享育子经验,互相启发,在家一般的温暖的环境中消除顾虑,消除因溺爱或沟通不畅而形成的阻力,实现“1+1>2”的共生效果。
这种“私人订制”的沟通方法,避免了传统家长会“齐步走”的交流方式,构建立德树人教育新样态。预约平台开放以来,家长与老师们的交流互动更多了,情感也更深厚了,朋友圈、微信群里时常能见到家长认可学校教育及班级管理的留言与感触,温馨融洽的家校沟通桥梁逐渐让深度共育成为现实。
精准帮扶切动脉,初心砥柱绽芳华
责任精准,关注学生个性成长,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对孩子的庄严承诺。
在这一环里,党员教师身体力行,立足“一对一”“一对二”的精准帮扶计划,摸排每一名学生的身心成长情况,用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构建起“一生一案”的深度育人网络,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品格。
说起精准帮扶的由来,要从上学年的一场“偶遇”开始。“那会儿已经放学近一小时,天完全黑了,公交车站有一位同学在独自等车。”下班路上,王老师看到这一幕不放心,调转车头回去接上学生送他回家。路上询问得知,孩子父母不在身边,跟着爷爷奶奶住,从来都是自己回家。
正是这件精准帮扶的“小事”,使学校认识到放学后学生的安全管理是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从这个学生入手,学校召开了安保部门为主,教学管理中心列席的会议,认真讨论造成学生滞留的原因,针对不同原因细化措施,形成常态规范:各班主任每天向分管教学的负责人汇报学生离校情况,放学后值班教师及时清楼、清校,安保人员加强在学校周边巡视,杜绝安全隐患;针对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摸底排查、登记建档,并组织教师与家长常态沟通,提醒他们多陪伴孩子,保障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好的教育不是传授,是“遇见”,也是“预见”。安全管理如此,学生管理的每一面也同样如此。在党员教师的带动下,全体教师从小处着眼,秉持人性化管理、时刻联系大局,让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日渐成为一个有温度、有高度、有厚度的家园。
(周 伟 矫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