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口化工园区海湾化学厂区。
■平度新河化工园区海湾精化厂区。
■海湾化学年产50万吨苯乙烯装置夜景。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伟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化工产业正胸有成竹地展望未来的全新图景:直面上海、宁波、漳州、惠州等沿海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加速布局及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国际石化巨头独资闯入中国市场。以海湾集团为龙头的青岛化工产业将以高端化、集团化的成长方式,在全新的市场格局中与巨头同台竞技。
这一点,十年前的青岛化工连想都不敢想。自身的生存都面临巨大压力,更遑论与强企竞争。
退城搬迁是一切的转折点。2010年,以青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老城区企业环保搬迁为起点,青岛化工产业开始退城入园。十年间,从城区到董家口、平度新河,青岛化工开启的不仅仅是百余公里的物理性“迁徙”,更是一段转型升级的产业进阶之路。
从分散独立到集约重组。海晶化工、双桃精化、青岛碱业等一批老化工企业整合重组,握指成拳,青岛化工进入一体化、集群化、基地化发展的新阶段。
从囿于城区到横生两翼。十年时间,青岛化工在物理边界的拓展中奠定了未来基本的发展格局,董家口化工园区和平度新河化工园区从一片荒滩到塔釜林立,成长为青岛化工产业新的起锚之地。
格局初显,羽翼渐生。布局十年之久的青岛化工整装待发,正式开启下一个十年新的进阶之路。
十年布局 积蓄新动能
青岛化工产业走过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与历史上数次产业周期变革一样,近十年,青岛化工产业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
腾笼换鸟,旧貌换新颜。海湾化学从四流南路66号迁到董家口港区;海湾精化从宜昌路32号迁到平度新河化工园区,老厂区变身为热闹的住宅区,新厂区则成为水碧天蓝、绿色清洁的现代化化工园区。
这一次搬迁,奠定了青岛化工产业的新格局。“青岛化工行业的搬迁十分成功,在全国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理事长张文雷说,目前天津、大连等城市的化工企业尚处于搬迁过程中,而青岛早已抢先一步完成了新布局。
搬迁过程中的整合重组持续进行。在行业的分合中,青岛化工的基本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海晶化工、东岳泡花碱、青岛碱业新材料三家机构重组整合为青岛海湾集团下属的海湾化学有限公司。有百年历史的双桃精化更名为海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重组了原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硅胶、泡花碱等优势产品。海湾集团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整合与承载青岛化工行业根基的主力。
基本面貌与格局的转变之下,是新动能的不断积蓄,也是成长逻辑的全面更新。
十年间,青岛化工开始构建新的产业结构,并逐步改变依靠资源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
借搬迁之机,海湾化学和海湾精化等企业引入了一批世界领先的现代化装备和工艺路线,以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了全流程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控、存储。
2019年,海湾集团正式成立海湾科技产业研究院,下设聚合物新材料研发中心、先进硅材料研发中心、精细化工研发中心、环氧材料研发中心、工程技术应用开发中心5个中心。这个研究院的成立打破各产业板块壁垒,整合内外部研发资源,正式开启了海湾集团创新驱动的新征程。
十年间,青岛化工的发展逻辑也发生了转变,走上了氯碱化工、石油化工耦合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氯碱工业是化工行业当中历史最悠久、最基础的原料产业之一。在历史上,青岛化工产业也一直以生产烧碱、电石法聚氯乙烯、盐酸等产品的氯碱工业为主,产品附加值偏低、结构单一。“氯碱产品为化工基础原材料,随着行业边界的不断拓展,近年来氯碱产业企业逐渐探索出与石油化工、氟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等行业结合发展的模式。”张文雷说。在石油化工产业大放异彩的时代,青岛化工的产品结构如果一直在氯碱行业内部徘徊,就难以转型升级。
然而,青岛化工产业“无油头有化尾”,紧缺乙烯、丙烯等石油化工产业上游原料,石油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则是“无米之炊”的局面。搬迁到董家口港区的海湾化学迎来破题新机遇。海湾化学打造了自己的港口码头,乙烯等大宗原材料可以从码头通过外管廊输送到厂区。海湾化学一改海晶化工沿用几十年的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改用乙烯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聚氯乙烯产品质量飞速提升。
这是青岛化工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转变。告别单纯的氯碱化工,青岛化工企业迈出了氯碱化工、石油化工耦合协同的第一步,正式进入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的石油化工领域,完成了从基础化工原料型生产向终端应用型化学品生产拓展的初步蜕变。
从装备到技术路线,从定位到基本格局,青岛化工在搬迁中完成了上一个十年的整体布局,为下一个十年的发展铺好了前路。
发力高端 锚定新方向
世界范围内,烯烃原料轻质化、原油直接制烯烃等新技术层出,“北美页岩气”革命拓展了乙烯等原料的来源范围,大大降低了乙烯等基础原料的成本。在新的历史阶段,氯碱等传统产业开始加快向现代石油化工转型,过剩的低端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加快,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以高端乙烯法聚氯乙烯产品为例,部分东部沿海化工企业近期都布局了新产能,随着这些产能的逐步释放,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张文雷说。
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青岛化工在继续进阶。
沿着氯碱化工、石油化工耦合协同这条路,海湾集团正调整产品结构,持续推进从基础化工原料型生产向高端新材料生产的转变,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不断攀升。
在乙烯法聚氯乙烯这个领域,海湾集团目前年产量已高达80万吨,稳坐国内头把交椅,产品质量比肩国际一流,已在多个领域完成进口产品替代,成为国内聚氯乙烯第一品牌。
乙烯产业链还将继续延伸。海湾集团乙烯产业链的深度布局在“十三五”末就开始了。瞄准高端聚苯乙烯在冰箱内胆、冰冷柜抽屉、空调外壳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海湾集团筹划了高端聚苯乙烯项目。近日,20万吨/年聚苯乙烯项目启动招标,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丙烯是石油化工领域另一类重要的原料,布局丙烯产业链是海湾集团氯碱化工、石油化工耦合协同的另一条赛道。目前,24万吨/年高端聚碳酸酯用双酚A项目在建,15万吨/年环氧氯丙烷项目已完成技术转让和专有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双酚A下游主要产品聚碳酸酯已列入海湾集团“十四五”规划。以环氧氯丙烷和双酚A为原料,海湾集团还将规划下游产品环氧树脂。
高端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都是目前市场需求大、依赖进口的高端化工产品,在航天航空、汽车制造、高铁、特高压等高科技产业发展中有重要应用。
青岛化工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向着精细化、差异化的高附加值方向演进。
海湾精化乙酰乙酸甲酯产品以99%高纯度抢下了全国维生素E乙酰乙酸甲酯市场的半壁江山。海湾精化的硅溶胶产品在国内催化剂等高端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8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了美国、欧洲等市场。
去年7月,农药制剂龙头上市公司青岛海利尔药业全资子公司青岛恒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在青岛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奠基。两期项目总投资20亿元,将对标国际巨头拜耳新建4万吨/年农用化学品原料药及中间体。
“十四五”期间,青岛化工企业将步入发展新阶段。海湾集团将进入从基础化工原料型生产转向高端新材料生产的转型突破期,带动青岛化工产业实现整体跃迁。
集群发展 塑造新生态
现代化工产业的产业链条长、内部关联度高。青岛化工不仅要向高端进阶,而且要提升产业链的延伸、带动能力,塑造集群化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上海化学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始于1996年。自1996年批准设立以来,上海化工区坚持“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生态保护、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的开发理念,以石油和天然气化工为重点构建起了乙烯、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等产品系列,目前已成为集聚国际知名跨企最多、产业能级和产品关联度最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最先进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是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单位。
无论是从临港的天然区位优势还是后期的“一体化”规划建设,青岛化工产业园区的集群发展都可对标借鉴上海化工区。
纵观全球石化基地多布局于沿海,正是因为需要完善的港口设施配套。“港口是青岛化工发展的巨大区位优势,这种临港优势会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不断显现。”张文雷说。目前,董家口化工园区是山东省内唯一背靠深水大港的化工园区。董家口港区已建成世界最大40万吨级矿石码头,可停靠45万吨级油船原油码头,中石化在此建成国内首个300万吨LNG接收站,园区集海运、铁路、公路、长输管道等于一体的集疏运体系已然形成。
而在“一体化”建设层面,海湾集团在搬迁中提出了“规划建设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仓储物流一体化、智能管理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内部资源、产业链、基础设施、管理等协调联动的集群化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青岛化工通过补链、延链、强链,产业生态不断丰富,集群化、规模化效应已初步显现。
在化工原材料领域,“无油头有化尾”的产业格局正在改变。中石化青岛炼化公司年产聚丙烯20万吨,公司每年均有最新牌号的聚丙烯产品供应市场,满足下游化工产品生产企业需求。公司副产的苯、戊烷发泡剂、混苯等与周边的思远化工、丽东化工、惠城石化等企业实现了物料互供、优势互补、产业依存。另外,青岛炼化的可降解新材料基地项目也在高效推进。
2017年年底,A股上市公司金能科技将目光投向董家口化工园区,金能科技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随之落户,投资建设了全球在建最大的9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
丙烷脱氢制丙烯是目前世界先进的轻烃制烯烃技术,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青岛丙烯原材料产能供应能力,完善董家口化工园区的石油化工上游产业链条。
不仅如此,该项目还将建设高性能聚丙烯、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系列项目。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是高端丙烯酸类树脂,用于有机玻璃制造。也就是说,金能科技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投产后,将在青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丙烯产业链条。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300亿元,将助力青岛千亿级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迅速成长。
去年8月,总投资约8亿元的聚烯烃成核剂项目在董家口化工园区封顶,项目利用海湾化学生产的副产品进行生产,聚烯烃成核剂产品则提供给下游金能化学等企业,将初步构建起上中下游产品循环链。
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投产,青岛化工产业链将持续延伸、拓展,内部产业关联度将进一步增强,青岛化工的产业聚集程度也将同步提升。
集群化发展将把青岛化工带到一个新高度。下一个十年,青岛化工将成为青岛工业版图最值得期待的新图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