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荆玉
青岛籍歌手黄渤个人首张专辑《这些年为你攒下的歌》8月底终于与歌迷见面,首发上线两首歌:《收我为徒》格调不俗,《无聊》歌词精妙。放眼华语音乐圈,出张专辑本不是什么大事,然而黄渤作为首个“百亿票房影帝”,仍然花了许多年攒这些歌、做一张严肃专辑,只能说他忘不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音乐人的“黄金时代”。
多年前,曾听黄渤的音乐搭档杭航谈过与他一起闯荡乐坛的故事,近三十年的演艺人生沉淀之后,黄渤的唱腔仍然能听出来用力、用情,高音和华彩历历分明,配器更是一丝不苟。其实以黄渤的地位,做音乐、做专辑只有更难,因为歌迷很难将“电影人黄渤”与“歌手黄渤”分开,无法公平对待每首歌的价值,对歌词的曲解、过度联想也在所难免。“TFboys”成员王俊凯曾痛苦表示,很多人因为偏见而对自己的音乐才华视而不见,“我可以接受所有人对我的偏见,唯一希望的就是那四分钟对我不要有任何偏见。”一首歌四分钟,我猜测《无聊》会跻身部分中年歌迷的私家歌单,重复数个四分钟。黄渤这首歌里兼有喟叹、自嘲、锋芒和自我,那种被洞察后的惶惑会让听觉体验到足够悠长的后味。
音乐的另一极——交响乐演出9月份归来,青岛交响乐团9月11日即将上演“纪念马勒逝世110专场”,压轴演出为《马勒G大调第四交响曲》,这也是大师作品里最容易被接受、演绎最多的一部。马勒的作品非常有意思,国内各大乐团各有其擅长演绎的音乐流派,但是演绎马勒时,观众不是冲着乐团,而是冲着马勒,更直白地说,乐迷潜意识认为没有乐团配得上马勒。所以每次乐团重现大师经典都不应该错过,这是一种需要围观的致敬。人类艺术精神的巅峰无比繁杂、神秘玄奥,一代代艺术家持续发起冲击,我们不能因为畏惧这种严苛的精神劳动而放弃,即便马勒作品不是很悦耳,现代人还是要给马勒一首作品的时间,体验丰沛的情感供给和艺术开凿。多年来,日本动画喜欢用古典乐体现剧情的张力,把贝多芬、马勒的经典变成日常的邂逅,这一思路对国内如何普及交响乐有很大启发。
音乐人马世芳最近有一段发言颇有影响:一个歌手可以不止拥有诗人的灵魂,还能拥有思想家的精神、革命家的气质。李宗盛2013年写出了《山丘》,其实这首歌旋律早已写好十年之久,一直写不出合适的歌词,他告诉马世芳,第一句歌词最难写,最终写好的第一句是“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这跟黄渤《这些年为你攒下的歌》有意外的呼应。
近期一直在约一位青岛籍歌手的采访,他曾在2010网络音乐周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今他的转型也代表了85后音乐人对这个时代的考虑:我曾写过满大街音响都在聒噪的歌,而今要写贴在自己歌喉里、长在自己肋骨上的歌。“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一声既出,四下唏嘘。
社交媒体的开放,使得遮蔽的声音迅速释放;与十年前相比,搜索引擎里的内容明显变化了;打开短视频平台我们就可以看见,素人与专业人士的影响力正在迅速拉平,受众通过细分领域的App寻找自己想听的声音。花十年二十年听流行音乐或者交响乐显得越来越奢侈,在这个娱乐文化充足供给的时代,受众在多重身份里不断切换、应接不暇。给好音乐一首歌的时间,给马勒一个夜晚,毕竟长久来看,这些瞬间会把我们的内在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