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烈云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环境能源研究院院长 徐伟
■京津冀协调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李晓江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利用好智能技术推进绿色城市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烈云
目前,很多城市的建设还是较为粗放的,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建筑质量有待提高、建筑功能有待完善、能源和资源消耗大等。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城市建设需要转变方式,从粗放式转为精细化、集约化。
智能技术催生城市建设新方式。以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为发展目标,将先进的智能技术与先进的建造技术深度融合,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产业路径,实现智能化、工业化、绿色化建造,改变粗放式的城市建设方式,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城市不仅仅要把它建设好,还要把它管理好。利用智能技术创新城市运维,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各界的共识。青岛目前正在推进数字青岛建设,结合绿色城市试点建设,可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运营管理,增强居民的绿色生活新体验,进而有助于引导城市居民构建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在能源方式上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环境能源研究院院长 徐伟
建设绿色城市,需要加快城市能源的清洁化、低碳化,特别是供暖能源的低碳化。目前,青岛供暖还是以传统能源为主。建议青岛结合绿色城市建设,在能源方式上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加大清洁能源供应力度,高比例应用可再生能源。
减少碳排放、推进绿色发展,还要提升住宅品质、建筑品质。不仅要有房住,还要住好房。现在,有房住已经基本实现,但距离住好房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现在跟欧美等国家在住宅、建筑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品质上,而不是面积上。举例来说,世界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对房屋的通风系统都是有强制要求的,不仅写在标准规范里,而且都写在了法律里。目前,江苏省已经第一个提出要在住宅里面强制预装通风装置,这对全国来讲有很强的带动示范作用。青岛要建设绿色城市,不仅要减少建筑的资源能耗,还要提升房屋功能品质;不仅是节能,还包括降噪、防尘等。
在发展绿色城市过程中,还要提高科技支撑能力,要通过政策引导,着力培养一批绿色产业,更好赋能绿色城市建设。
提高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
■京津冀协调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李晓江
绿色城市的前提是绿色发展。围绕社区更新中的绿色低碳政策,提出了三点建议——
要创新城市更新政策,街区更新政策中增加低碳条件。要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在绿色建筑、绿色出行、节能设备等领域,采取补助、贴息等方式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发挥引导作用。
要吸引市场力量参与社区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社区绿色发展,改善绿色技术企业融资状况。创新社区绿色金融服务模式,鼓励绿色投资,明确社区可以将节能减排收益作为交易资本,带动社区领域的碳交易金融服务。
要健全社区水电气等资源能源消耗公开透明机制。建立鼓励公众参与的体制机制,利用社交媒体向公众阐释绿色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出台保障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低碳减排相关决策的法律法规,鼓励公众和社会广泛参与发展绿色低碳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