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报评论

用更高水平开放拥抱世界

青岛日报 2021年07月16日

  □段晓东

 7月15日,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隆重开幕,再一次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2019年首届峰会在青举办之时,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指出“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聚焦跨国公司同中国合作,既是对跨国公司发展的展望,更是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营商环境只会越来越好,为全球跨国公司创造的机遇只会越来越多。”

 两年间,全球化不断遭遇新的波折,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和孤岛主义盛行,而疫情冲击在让全球供应链变得格外脆弱的同时,也影响着许多国家和跨国公司的行为方式。

 但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念从未动摇。本次峰会的举行,再一次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再一次彰显了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遵循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呼应人民群众期待的意志和信念。作为宣示之地和峰会举办城市,青岛也从中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在这一全新时空和发展格局之下,自身作为开放重要支点的特殊战略意义、重要使命承担。

 (一)

 回溯经济发展的进程,每一次波折,无不是对价值的淬炼;每一次沉浮,无不是对泡沫的扬弃。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透过喧哗与骚动,全球化依然浩浩荡荡是无可阻挡的大势所趋。

 就在不久前,被称为“世纪税改”的大变局终于进入收官阶段。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明确支持设立至少15%的全球最低企业税,并确保大型跨国企业在其经营和赚取利润的地方纳税。在全球化局部退坡的背景之下,全球税改能够获得广泛支持,用事实雄辩地证明全球化浪潮的不可阻挡。

 另外,全球产业链重塑,曾被许多人认为是逆全球化进程的重要表现。但专家研究发现,在以多元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塑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鲜明的“产业链二元悖论”:一国在某个产业链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影响力,以及该国对这个产业链的完全自主可控、不依赖于对外国的进口,两个方面难以同时兼得。各国越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对外国的进口中间品贸易就越是依赖,其脆弱性越强。日本、韩国、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其脆弱度排在第一名的产业也同样是电子—电气产业;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的机械制造业是强项,同样脆弱度排名第一的行业就是机械设备……

 所谓的“悖论”,用全球化的眼光去审视,恰恰是“常态”。已经深深打上全球化烙印的世界经济,是不可能回到那个臆想中的过去了。

 (二)

 挺立时代潮头,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中国始终在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始终努力把面向世界的机遇共享之门越开越大。跨国公司和中国演绎着精彩的“相互成就”,共同书写着令人信服的全球化的“中国故事”。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07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7%,较2019年同期增长27.1%。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97家,同比增长48.6%,较2019年同期增长12.4%。抛开新冠肺炎疫情因素,与2019年同期相比,中国引资魅力稳中有升。

 中国美国商会日前发布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约三分之二美资企业视中国为优先发展市场,并计划在2021年增加在华投资。

 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60%的受访欧洲企业计划在2021年扩大在华业务,这一比例较去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中国市场已成为许多欧盟跨国企业全球业务的重要支柱。

 “一带一路”建设更是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中欧班列逆势上扬,为全球经济寒冬注入暖流。迄今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伙伴国家已达140个。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4万列,通达欧洲160多个城市,为中外数万家企业带来了商机,为沿线数亿民众送去实惠,成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桥梁纽带,开创了亚欧陆路运输新篇章……

 数据定格瞬间,而驱动这一切的则是中国直面发展环境深刻复杂的变化,“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发展格局,打开了中国开放的新空间。通过更大程度、更高水平的开放,通过进一步嵌入全球产业链,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效率提升,从而打破资源瓶颈,走出传统的要素驱动型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对价值链低端的“解锁”。

 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消费超大规模红利的不断释放,为全球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厚的利润收入。“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的“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搭建世界开放式、协同化、网络化平台等卓有成效的实践,则为全球化提供着新思路,注入了新范式。

 正如多位海外观察人士所言,中国是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坚定的行动者。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中国的开放举措将带来更多红利。

 (三)

 当下的青岛,作为在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双节点”价值的城市,作为中国更高水平开放的宣示之地,随着新一届峰会的召开,又一次站在了历史性的关口。

 要自觉地承担肩负的战略使命,青岛必须拿出勇当开路先锋的魄力,不断打破常规、不断创新突破,更坚定地踏上面向世界、扩大开放的发展之路。 

 一直以来,开放,始终是青岛最突出的禀赋。

 回顾青岛的发展,每一次爬坡过坎,每一次能级跃升都来自于开放的引领。青岛的今天,受益于开放,青岛的未来,则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去开创。

 何谓更高水平?全球化行进到今天,在新发展格局之下,更高水平绝不是自娱自乐、固步自封的自我比较,而是在世界这个共同舞台上的同场较量中做到更好。套用澳柯玛那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更高水平就是站上世界舞台,始终去追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如何做到更高水平?

 创新是核心。越是逆境,越是困局,越要创新。全球产业链正在重整,要应对其中的挑战,惟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只有这样才有能力突出重围、占据主动,才有能力和底气去参与更高水平、更加开放的产业链条的塑造。营商环境的优化更是如此,不拿出大格局、大胸怀、大气度,用更具勇气、更具魄力的行动自我革命,上合示范区、自贸片区这些青岛开放最前沿的桥头堡,就不可能发挥出撬动全局的支点性作用,就不可能释放驱动更高水平开放的澎湃动力。

 生态是基石。开放、多元,相互倾听、共治共享的生态是全球化的基石,是应对日趋极化的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和孤岛主义最有力的武器。营造这样的生态,是全世界都面临的迫切课题,更应是青岛这座开放之城努力求解的必答题。就像这座城市倾力锻造的城市特质——开放、现代、活力、时尚一样,青岛需要创造更加宽松多元的生态,更好地汇聚人气、集聚人才、凝聚人心,让更多人近悦远来,在青岛成就梦想、分享希望。惟有如此,城市开放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能级才能不断跃升。

 时间再一次开启。

 在全球化进程的关键节点,在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关键时刻,在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乘着峰会的东风,青岛必须用更高水平开放开启发展的全新时刻,全力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