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大责任 是让孩子发现自己

青岛日报 2021年06月21日

  一个人发现自己是更好认识自己的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总是处在“被发现”的过程中。在家长或教育者眼里,这个孩子将来适合搞研究做科学家、那个孩子适合走艺术之路等等,似乎成年人能够完整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发展潜质、个性和未来。在我看来,这正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孩子的未来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父母或教育者作出判断并设定的。不能说这种做法没有一点成效,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孩子而言,父母或教育者给出的指导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及功利性,因而一些孩子长大后违逆父母或老师的意向,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家长或教育者无法真正了解孩子,是一个极为正常的现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而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不仅有自己独特的生理特征,有独特的性格和气质特征,他们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优势智能,因而孩子在许多方面都会表现出与他人有差异性的特质。作为父母或老师,在认识孩子时,依据的判断标准或者参照坐标,除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自己对周围环境中人或者事物的认识经验之外,大概就是自己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所逐步积累起来的印象。但是,经验或者感觉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要建立起真正走进孩子心灵的认知,不能只靠观察孩子的日常言行,更要通过孩子独立做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来作出判断。

 世界的事物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混沌状态。以此观点认识孩子,其实每个孩子也是多变无常的。时代在改变,孩子随之在发生变化,教育的思维方式也需发生改变。教育者思考决策和设计教育,不应当以所谓对孩子的了解和理解作为前提和基础,而应当以充满不确定性的孩子作为前提和基础。这当然不是导向不可知论,而是不能以对部分现象的判断作为教育决策的确定依据。这就意味着,教育必须从传统的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思维,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维;从传统的单向教育输出,转向基于学生和合作的双向教育活动。

 家长和教育者最重要的责任,不是去发现孩子是谁,而是让孩子发现和认识自己是谁。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过程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义,因为这既培养了孩子的素质和能力,也让孩子不断寻找和发现自己的潜质、个性兴趣、发展需要等,为自己今后踏上更长远的人生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家长及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信任和开放的心态,彻底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为孩子创造自由而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在家庭环境中,要给孩子创造充分体验、经历和表达的机会。在家庭的许多重大决策及涉及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事件中,给孩子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认真倾听孩子的观点和愿望,激发孩子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的情感和意识。不管是游戏、旅游,还是科技创新、艺体活动等,甚至是家庭聚餐、朋友交流等,只要是带给孩子更多不同体验的正当机会,都尽最大可能与孩子一起参与,或者让孩子自己去独自体验。这些更多的体验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经历和阅历,也会不断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更多的见识。

 在学校教育中,要开放各种资源和空间,搭建多样的发展平台。在社会环境中,要创造更多参与社会生活、融入社会的实践机会。参加一项公益活动,访问一个优秀的成功人士,到一个企业去参观考察,参加一个城市热点论坛,开展一项社会调查,到某个部门或单位实习等等,这些社会生活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不经意间,孩子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燃灵感,对自己的成长发展产生终生的影响。让孩子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应该成为的那个人。

 青岛二中校长 孙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