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现场踏勘全覆盖

青岛环境评估首启无人机“航拍”

青岛日报 2021年06月10日

■无人机高空捕集项目工程沿线信息。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  帅

 通讯员 王 诺  赵顺顺

 本报6月9日讯 在我市一道路建设项目技术评估现场,一架无人机成功执行完“特殊任务”返航,它带回的可不只是航拍美图,还有一组组“高空信息”。这是青岛首次通过智能化无人机进行环境评估高空信息捕集作业,结合人工地面踏勘,有效破解了部分环境复杂项目现场勘查困难、费时较长等难题,真正实现了项目评估现场的信息“全覆盖”。

 实施环境评估的这一道路建设项目长约19公里,途经大片农田和林地,周边还有饮用水源保护区、村庄、河流等敏感目标。承担这项工作的青岛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技术人员介绍,该项目具有线路长、范围广等特点,通过前期多次现场踩点,工作人员掌握了项目所处位置和周边环境分布,经过广泛调研,决定使用无人机进行高空信息捕集。

 所谓高空信息捕集,就是通过地面遥控设备或自备程序控制无人机飞行,利用无人机的灵活操作和快速移动,迅速对由于地形原因无法到达、植被遮挡无法通视的地方及其他需要特别注意的目标区域进行查看和拍摄,满足现场踏勘的全覆盖与高效率的要求。通过对实时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得与项目相关的敏感目标、周边环境概况等关键信息。

 建设项目环境评估工作是衔接环评与审批的重要环节,作为技术支持,在辅助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决策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结合无人机航飞技术特点,技术人员探索将现场踏勘由“人力主导”向“信息主导”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