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核三带六矩阵”的文化空间布局,重点打造十大文化工程,到2025年建成红色引领、开放共享、港产城文深度融合的文化强区

市北:让文化获得感深入城市肌理

青岛日报 2021年05月24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通讯员 王校先

 4月17日,“百年的你,正青春”市北区文化强区建设系列工程启动仪式举行,市北“文化强区”战略正式出炉。

 市北不缺文化——这里是“百年青岛”历史文化的传承地,有“百年港口、百年火车站、百年胶澳海关”等工业遗存,有中国第一条汽车公路以及馆陶路、黄台路等特色多元的历史文化片区;这里是青岛红色运动的发源地,青岛最早的党组织、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一个地下联络站均诞生于此;这里是青岛近代产业的摇篮,馆陶路有“青岛华尔街”的美誉,纺织行业曾铸造了“上青天”的辉煌,啤酒产业享誉全球……

 那么,“文化大区”如何才能变成“文化强区”?市北提出:构建“一核三带六矩阵”的文化空间布局,重点打造十大文化工程。同时列出小目标——到2025年,建成红色引领、开放共享、港产城文深度融合的文化强区,叫响“文化市北”品牌。

 “文化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市北文化底蕴深厚,在探索实现老城区高质量发展时,必须要做好港产城文深度融合这一文章,让老百姓有切切实实的文化获得感和文化自信。”市北区委书记张新竹说。

 明晰文化强区发展图谱

 文化的本意,指向“以文化人”。文化强区之“强”,获得感无疑是其衡量的尺度。

 自去年开始,市北就围绕文化强区建设这一课题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经过一年的酝酿,如今,文化强区的发展图谱已然明晰——即“13610”行动方案,构建一核引领、三带辐射、六矩阵铺开、十大工程支撑的文化强区新格局。

 其中,“一核”指以海岸路沿线优势红色资源为核心,打造红色文化新高地和新地标。“三带”指在空间格局上打造开放现代的滨海国际文化带、产业升级的工业焕新文化带、潮流品质的时尚经济文化带。“六大矩阵”指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高点,打造“公共服务矩阵”;以提升七大历史街区为高点,打造“传承创新矩阵”;以建设RCEP国际博览中心为高点,打造“开放文化矩阵”;以壮大纺织谷产业园区为高点,打造“产业发展矩阵”;以创建台东国家级步行街为高点,打造“时尚消费矩阵”;以开展文化聚才工程为高点,打造“人才聚合矩阵”。“十大工程”指红景新区,RCEP国际博览中心,滨海文化公园,港口文化体验区,纺织谷文化创意产业园,机车文化体验公园,1919文化艺术中心,北岭山、海泊河等主题文化公园,台东国家级步行街示范区,七大历史文化街区。

 “多彩的艺术形式正丰富着老城的文化内涵,市北文化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但较以往碎片化的发展相比,现在我们所做的是系统谋划,是对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市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艳看来,文化强区战略是在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这一历史方位和RCEP试验基地建设双重背景下新的谋略,强调“港产城文”融合。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市北文化强区十大工程全都集中在西部老城,位于RCEP试验基地核心区——青岛国际邮轮港的就有三个。“西部老城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不高,正是以问题为导向,才倒逼我们有了高标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阵地、高效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运营的新思路。”王艳阐述了文化强区这一战略的底层逻辑——党建引领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是主基调,三大产业带将串联起全域文化资源,六大矩阵将在全域形成多点隆起的文化高地,十大工程是未来市北文化新地标,通过点与面的耦合互动,织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从而让文化强区立起来、强起来。

 提供高品质产品精准化服务

 获得感是一种归属。要让老百姓随时感知城市与人的文化互动、会心交融,必然离不开文化项目、文化活动的支撑。

 日前,由青岛第三针织厂改造而成的青岛M2创意园迎来新主人——青岛星巢广汇娱乐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娱乐直播及带货直播于一体的专业传媒企业,该公司将把2021年度公司总部的主营业务转移至青岛开展,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创业直播、户外旅游直播、名优产品带货直播等新板块。该公司项目负责人曹磊介绍,下一步,公司还将和园区强强联合,打造M2创意园直播供应链产业服务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发展。

 “从互联网+文化的新业态领域来看,星巢规模小,但其能量巨大,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的抖音及快手账号都是由它一手运营。公司的快手头部主播团队仅去年就实现日均销售额400余万元、单场直播带货破亿元、帮助600余家企业提升业绩。”市北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霞对区重点文旅项目了如指掌,她认为,文化强区建设要注重“市北特色”,要以群众需求为目标,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和产业生态,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刺激文化消费。据介绍,除了青岛星巢广汇娱乐有限公司外,近期,青岛MCN产业园、集装箱部落文创项目、格乐利雅世界婚礼文化潮牌等6个文化项目也落户市北,涉及文化综合体、电商直播、文创潮牌等多个领域。除此之外,还有10余个文旅项目正在洽谈。

 项目建设需要周期,对于老百姓来说,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最能快速且有效地提升其文化获得感。据了解,今年,市北将开展“百年耀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百年青春正风华”第二届市北区青年文化艺术节、“文化在身边 欢乐进万家”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等十大文化活动;还将通过构建“区级-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体系,丰富群众品牌活动和文艺精品创作,建成“十分钟文化服务圈”,打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文化强区的本质是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目的是为老百姓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精准化的文化服务。”市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修卫岗介绍,下一步,市北还将扩展公共文化空间,打造美术馆、音乐厅等一批地标性文化载体;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搭建公共文化线上服务平台;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运营;通过设立文化网格员、壮大公共文化特色志愿队伍、组建文化轻骑兵等方式,丰富文化供给,打造市北“文化在身边”的服务名片。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文化强区无非要做的就是两件事——做优文化增量、做强文化存量。记者了解到,在做强存量方面,今年,市北将强化百年系列IP,深入挖掘百年海关、百年青啤、百年中车等百年故事。文化IP是持续引流的关键,而IP赋能贵在创新。为了打造文化IP,市北将和企业联动,创新形式,不断扩大百年系列博物馆“朋友圈”,并向市民开放,让市北独有的红色文化、滨海文化、工业文化、时尚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运用市场思维“补短板”

 获得感是一种共鸣,这种共鸣是建立在一批批直击老百姓心坎的文化惠民精品的基础之上的。“13610”,市北文化强区战略的每一个数字都和文化惠民工程息息相关,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和空间载体。对于寸土寸金、民生包袱重的市北来说,如何“四两拨千斤”?市北给出答案——用经济的语言、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平台的优势破解发展瓶颈。

 记者了解到,市北首只文创领域基金——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正在紧张地筹集资金中,即将落地。该基金由市北建投集团和北京文投集团下属公司北京龙德文创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文化具有天然与其他产业融合的特点。市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感召力强;另外,市北正处于城市更新阶段,城市更新,文化是魂,我相信市北能够为文化产业的落地提供多元且丰富的场景资源。”谈及为何落户市北,龙德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王超直言。

 据介绍,目前龙德基金在管基金27只,规模91亿元,已孵化出如博纳影业、一点资讯等在文化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头部项目。下一步,龙德基金将通过合作设立产业基金,引导优质文化创意企业落地市北,并结合市北独有的文化禀赋,依托北京文投集团和文担公司,共建产业服务体系,逐渐形成集聚型的产业分布格局。

 探索设立发展基金,鼓励多种金融资本进入文化项目建设,这只是市北开放场景、创新思路打造文化强区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围绕文化强区战略,市北从港产城文融合发展的角度统筹资源,搭建了政企联动平台,通过资本化运作盘活文化资源;拓展文化服务领域和渠道,实行文化合伙人机制,将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方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效能;加强土地空间保障,年度土地使用计划优先安排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优质文化企业落地的用地指标。

 当然,一批文化惠民精品的涌现与政策的扶持也密不可分。记者了解到,由市北区产业发展专班牵头,市北将完善文化产业招商目录,打造文旅产业智慧平台,为政府提供分析决策、监督监管、信息发布等服务,为用户提供在线交互学习、便民惠企等一站式文旅服务;同时,还将推出相关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强化对引进优质增量、做优做强存量的政策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