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玲
孙中印
▲5月18日,青岛市“学深圳、赶深圳”学会城市管理分会成立大会暨城市管理精细化主题论坛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会议现场。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 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在新的时代与新的历史方位中,城市发展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在现阶段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如何利用现代化高新技术提升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如何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在5月18日召开的青岛市“学深圳、赶深圳”学会城市管理分会成立大会暨城市管理精细化主题论坛上,国内众多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头部企业负责人,围绕现阶段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谈了精彩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何艳玲:
城市治理专业化要解决三个命题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以人民为本,以人民为先、以人民为主,这也是城市治理首先要遵循的核心和要义。”何艳玲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实现了从乡土社会到城市社会的转变,城市成为发展的主要机制,成为治理的主要平台,也成为美好生活的主要场景。“因此,对城市性的理解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将‘城市性’嵌入到治理议题、治理体制、治理方式中,将影响城市治理专业化,并最终决定高质量的城市发展。”
何艳玲认为,生产、生活活动在特定空间的集聚,这是城市的首要特质和生命力之所在,但集聚意味着拥挤,也会因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医疗、教育资源的紧张以及交通的拥堵等。城市的集聚性决定了城市治理专业化需要解决的第一个命题,即高效集聚与缓解拥挤之间的矛盾。“世界上最高效聚集的城市是纽约,中国是深圳。但是深圳的高效聚集相对于纽约来说,依然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在城市治理中妥善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也是考验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
除了集聚性,何艳玲认为城市性的第二个特性是异质性。这其中,包括由于人口流动产生的异质性,由于市场化及其分化所带来的社会异质性,以及由于文化带来的异质性。“如何回应异质性多元需求,同时融合异质性,实现共生共存、自然有序,是城市治理专业化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这其中,最好的境界是让每个人在城市中都能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让每个人都可以在城市里诗意栖居。”
城市的集聚性、异质性意味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还表现在城市问题的继发性、增殖性和放大性上。因此,如何在发展进程中启动风险防范,同时在风险发生时降低伤害,这是城市治理专业化的第三个命题,也是最基本、最底线的问题。城市作为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应该精准化识别多元异质性社会需求,在拥挤和稀缺情况下用最优化的方式回应和解决需求,并通过系统化方案预防风险或降低风险带来的伤害。”何艳玲表示,与体制改革相比,城市创新可以用更简化、更灵活、更轻巧的方式“撬动坚硬”:通过创新实现不同要素重新链接,实现优化流程、改变生态的目的。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子公司总经理孙中印:
从大城管大融合大互动大场景建设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模式
在孙中印看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管理不再是满足单一业务部门管理需要,而是应从大城管、大融合、大互动、大场景思路来建设、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模式,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使得业务管理与信息化建设良性互动、滚动发展。
“对于城市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来说,足够体量的数据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必须在有效获取数据的同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所以高新技术在数据的采集、开放、管理、应用等方面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孙中印认为,城市管理的数字化转型领先性和创新性,也依赖于包括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城市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高新技术,同时结合城市管理自身的业务进行积极主动的创新,才有可能走在数字化转型的前列。”孙中印表示,作为“数字经济筑路者”,中兴将致力于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进行融合运用,充分利用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为主要手段,加强数字技术能力产业化;同时积极深入城市管理行业,以用好数据为抓手,加强应用场景及平台沉淀,加速城市管理的数字化进程。
本版摄影 刘 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