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市公司中的实体企业盈利增速“跑赢”了金融企业

从“4000+”成绩单感受中国经济脉动

青岛日报 2021年05月11日

  近期,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收官,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的“成绩单”亮相。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上市公司中的实体企业盈利增速“跑赢”了金融企业。到了今年一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占比提高到50%,撑起上市公司整体盈利的“半边天”。

 在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中国经济脉动如何?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步迈得如何?上市公司这个观察窗口展示出我国经济的韧性、活力和潜力。

 跑赢!实体企业净利润增速超金融业

 梳理4000+成绩单,中证金融研究院统计的一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

 ——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88万亿元,同比增长4.91%,高出金融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3.73个百分点,净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重从2019年的46.29%上升到47.18%。

 ——2021年一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0.65万亿元,较疫情前的2019年一季度上升31.66%,两年平均增速达到14.74%,净利润占比较2020年末进一步提高2.82个百分点至50%。

 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张望军说:“实体企业经营恢复快于金融业,既有周期性结构性因素,也有疫情冲击下金融机构向实体企业让利的因素。”

 回顾去年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疫情影响主要集中在一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超51%。此后实体企业盈利逐季改善,走出了一条漂亮的曲线:二、三、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3.40%、-4.47%和4.91%。

 张望军介绍,根据市场数据统计,去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呈现出的实体企业净利润占比分别达到47.18%和50%,这两个数据都是近年来较高水平。尤其今年一季度数据为2008年以来同期最高。

 上市公司“成绩单”展现出,中国经济在各种冲击和不确定因素下的有力脉动。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乾认为,上市公司中实体企业的表现体现了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中国成为去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与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开局良好。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18.3%,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尽管制造业投资恢复还存在一些困难,但上市公司的一季报还是透露出了暖意: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9.60%、18.19%,分别高出制造业整体增速2.20、1.29个百分点,高出非金融上市公司14.50、6.77个百分点。

 给力!变化背后是中央对实体经济的坚定支持

 中证金融研究院统计发现,历史上除个别年份外,大多数年份金融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都高于非金融业。而在2020年这个受疫情冲击的特殊年份,实体企业净利润增速超过金融企业,体现了中央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定支持,也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去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减税降费效果显现,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2020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支付各项税费合计2.49万亿元,较2019年减少1408亿元。税费占营收比重较2019年下降0.79个百分点至7.06%。

 其中,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接触式服务业减税降费效果尤为明显,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去年实际税费负担分别较2019年下降1.24、1.02、1.46个百分点。

 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重新切分了利润蛋糕。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去年银行业实现了1.5万亿元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目标。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表示,2020年工商银行累计向实体经济让利超过1000亿元。

 近年来,金融必须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各方共识。由于金融业净利润长期占据A股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其是否侵占实体经济利润的质疑也经常出现。

 中证金融研究院公司金融部副研究员孙即表示,金融业净利润占比超过实体企业的现象要回溯到2007年前后。当时,多家大型商业银行陆续股改上市。随着这些“大块头”的加入,这一现象逐渐凸显。

 “这其实与A股上市公司自身的结构性问题直接相关。实体经济净利润占比有望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更多实体企业登陆A股市场而持续提升。”孙即说。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推进,金融领域脱实向虚的倾向逐步得到遏制,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利润分配将持续得到优化。

 升级!中国经济转型任重道远前景广阔

 成果来之不易,问题不容忽视。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当前经济仍处在恢复过程中,不能说完全恢复了正常状态。”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说,要看到,去年以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冲击较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没有根本改观,要通过精准帮扶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

 金融支持不能松劲。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金融业要做好对企业的纾困帮扶,在继续减费让利的同时,优化金融结构,发展直接融资,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一些领域“卡脖子”问题仍然严重,一些地方在绿色转型方面离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行业企业还不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必须形成有效的持续的新动能。”张望军说,资本在各类要素资源配置中发挥着枢纽作用,资本与科技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将助推新旧经济动能加快转换。

 新动能有待进一步放大。沪深交易所数据显示,2020年科创板公司净利润增速达到59.13%;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增速为43%,创2010年以来的最高。据中证金融研究院统计,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合计净利润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比重较2019年提高2.46个百分点至9.11%。

 从增速上看,中国经济中创新的“含金量”虽然快速增加,但从占比上看还不高,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科技上自立自强,在研发创新上做足文章,以此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点,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形势向好。我们有着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我们有不断优化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动能将得到充分释放。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让中国经济更具创新性,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刘 慧 姚均芳 谭谟晓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