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青岛新机场地下管廊检查热力管道阀门。 刘 栋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现代化城市的地上寸土寸金,向地下要空间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我们目之所及的地上城市建设同频,如今在看不见的地下,一片“路网”状地下综合管廊也正不断生长,为城市保障供给能力和城市安全体系“赋能”。
综合管廊虽然蛰伏地下,但是它的发展状态如何,却能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和前瞻性。西海岸新区、蓝色硅谷核心区、青岛新机场……近年来,青岛地下管廊延伸的方向,就是城市生长动能奔涌的方向。规划先行,2016年4月青岛市批复实施了《青岛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全市规划综合管廊总长度约195.7公里。截至目前,我市全域建成并投入运维的干线、支线、缆线管廊达150公里,入廊管线总长度近1000公里,建设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眼下,青岛市正积极构建全国绿色城市样板。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的“生命线”,践行了绿色城市发展的新理念,为城市安上隐形的“绿色拉链”,有效破解了“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等城市发展顽疾,让城市发展更具韧性。
廊内管线“各行其道”
所谓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这些收纳在“集体宿舍”里的管线源源不断向城市的每个角落输送着水、电、热等能源。可以说,地下综合管廊是保障城市运行的“主动脉”,被誉为城市的“地下生命线”。
青岛是国内最早开展地下综合管廊探索的城市之一,早在2008年率先在高新区启动建设了55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并于2010年投入使用。2016年4月,青岛市入选全国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借着试点的东风,我市结合新区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道路建设,在李沧区、西海岸新区、高新区、蓝色硅谷核心区、青岛新机场等5个区域建设了21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总长度超49公里,如今已全部投入运营。
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长约19公里的地下“大动脉”为新机场建设和平稳运行保驾护航。“这个地下管廊工程是国内第一个服务于集地铁、高铁、公交、航空零换乘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管廊项目,也是第一个将污水、燃气管线入廊的机场综合管廊。”胶东机场建设指挥部机电总监苑明军告诉记者,如今各类管线的维护都能在廊内完成。
戴上安全帽,记者顺阶而下,进入“巨龙”腹内看到,不同于想象中阴暗潮湿的圆形管道,眼前的管廊是由四个干燥明亮的矩形舱室组成,电力、通信、给水、再生水、热力、污水和燃气管线,布置有序,互不干扰,最大的单舱宽5.3米,高3米。走进其中的电力舱,明亮有序,豁然开朗,两侧管壁上布设了多层支架,各类线缆依托支架“各行其道”。
此外,综合管廊还配备了投料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口,以及消防、通风、供电、照明、监控和警报、排水等系统。“考虑到电力舱、燃气舱的特殊性,管廊里不仅装有超细干粉灭火装置、智能化监测报警系统,每隔200米还设有一个防火分区,一旦管廊内发生火灾或气体泄漏,灭火设备将会自动开启、防火门将会自动报警并关闭。”苑明军说。
用好“市场之手”
一次投资、永续利用。“地下综合管廊把各类市政管线统一转入立体、集约的地下公共隧道,前期投入相对较大,但要从长远看、要从统筹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效益看。综合管廊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不能单纯由政府投资,也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要坚持政府主导,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成为投资、建设、运营主体。”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处处长辛克刚说。
在今年5月1日施行的《青岛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中就明确提到,鼓励创新管廊建设运营模式,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管廊建设运营。据悉,2016年以来,我市组建综合管廊投资、建设、运营平台公司,引进大型央企参与建设,有效提高了综合管廊的建设效率。统计显示,我市90%以上的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实行了市场化运作。
与此同时,青岛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明确入廊管线单位应向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缴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遵循综合管廊收费“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收费标准测算,并提出了符合青岛实际的综合管廊收费参考标准,为供需双方提供价格依据,从而为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实现市场化运作奠定基础。
配上智慧的感知“器官”
地下管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和良心。这份智慧,一方面浸透在前期的规划和建造上,另一方面也浓缩在后期的运维和管理上。
走进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综合管廊监控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出管廊内各系统的运转情况,这里相当于管理综合管廊的“大脑”,可以远程监测和控制舱内设备。据悉,综合管廊内布设的400多个摄像头和成千上万个各类传感器,如同“眼睛”和“鼻子”,可将各类数据实时传回监控中心,一旦管廊中氧气含量、有害气体含量、温度、湿度等数据异常或者发生管道泄漏、雨水倒灌等紧急事件,监测系统会第一时间发出报警,同时自动启动应急程序,开启通风、排水等设备,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
与此同时,来自多个分控中心的数据,又会实时地传送到市级综合管廊监管总控平台,在青岛市级综合管廊监管平台上,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各个分控中心的环境监测、入廊管线、故障维修、设备养护、报警分布等实时数据,做到了全市管廊数据一张图,实现了对全市综合管廊全天候、智慧化的统一运维监管,助力数字青岛建设。
综合管廊建设是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地下空间利用效率、提高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近年来,青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可减少道路、管线破路重复开挖对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影响,避免重复投资。实施架空线入廊后,有效释放节约土地。同时,管廊内管线运行实现了可视化智能化的运维监管,可以避免管线漏损。未来,地下综合管廊将为保障城市运行,推动绿色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