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学有优教”走出“集团化”“共同体”路径

青岛日报 2021年04月01日

■青岛47中英语资源与小学共享。 学校供图

  □孙圣南 徐海滨

 “‘初小共同体’构建的是‘学段无缝连接、学校纵向协作’的新型管理模式,实施这项改革就是为了解决以往初中和小学之间课程缺少衔接、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市北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18个“初小共同体”实现学段无缝连接

 “孩子明年马上要升入初中,做家长的又迷茫、又焦虑,不知道如何帮孩子过渡和适应初中生活。”近日,上清路小学6(5)班的家长们反映,小升初“升学关”一直是很多家长担心的热点问题。

 为此,市北区全面梳理7年学区制改革的有益经验,实施“初小共同体改革”,由各初中牵头带领对口招生小学或周边小学,组建起18个“初小共同体”,全面覆盖辖区57所公立小学。

 在深化“初小共同体”改革的道路上,市北区教育局邀请初中校长担任共同体理事会的理事长,理事会成员由各小学校长组成,全面实践“贯通培养”理念,细化区域内、校际间的合作共享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打通学段间的阻隔,建立学段间联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与连续性。

 青岛47中校长张静说:“47中共同体成立以来,充分利用政策空间整合课程内容,在英语学科上已经做了尝试,衔接学段老师共同研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目前,语文和数学学科也正在整合教材,研究通过分层次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交流,让学生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

 据了解,47中共同体先后组织了聚焦深度学习、打造高效课堂、国学中的教育智慧等讲座,融合共同体中的上清路小学、寿光路小学的科技特色,逐渐形成共同体的特色。

 去年升入青岛47中的初一学生周千汇对“初小共同体”感受很深:“我在六年级时就参加了47中的‘EI2U’英语社团,因为打下了基础,学习初中英语如鱼得水。共同体的‘古诗词鉴赏’‘学科竞赛’‘名著阅读交流会’等活动,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名校带老校,优质教育遍地开花

 在成立“初小共同体”的同时,为破解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难题,市北区横向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先后成立8个义务教育集团,引进3个市优质教育集团,全区组成名师团队30余个,培养名师50余名,新增优质学位3万余个。

 “8个教育集团在成员组合上辐射不同数量的新校与老校。为了更精确地帮扶不同学校的发展,各教育集团采取的方案也有所差别。”市北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名校带新校”更多倾向于协助新校打造校园顶层设计,帮助新校度过从无到有的迷茫期。市北区将海逸学校、市北第二实验小学等纳入“青岛台东六路小学教育集团”,将崇德小学、立新小学纳入“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将启元学校纳入“青岛44中教育集团”,将滨海学校、弘毅中学纳入“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实践证明,这些新校在优质教育集团的引领下,均实现了“迅速成长、百姓认可”的阶段性目标。

 而“名校带老校”则以融合优质教育资源为主,为老校注入更优质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让“老树发新芽”。市北区在2018年成立了“青岛鞍山二路小学”“青岛上清路小学”两大教育集团,跨区域纳入了人民路第二小学、河西小学、台湛路小学、洛阳路第一小学4所老校;在2019年,市北区跨学段成立青岛首个九年一贯制教育集团“青岛第五十三中学教育集团”,纳入东胜路小学、辽源路小学和山东路小学;在2020年,“上海路小学(青岛市第五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立,纳入包头路小学、重庆路第二小学两所老校。通过优势共享,这些老校激发出了办学活力,办学品质及办学声誉迅速提升。

 据介绍,市北区在今年将扩大“九年一贯制”试点学校数量,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初小共同体改革。截至目前,已有29所学校参与集团化办学,各共同体基于初小衔接开发出的精品课程已达40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