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十四五”:“国际化”特色,创新型标杆

建设成为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一带一路”沿线创新创业优选地
青岛日报 2021年03月03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青岛科技工作“十四五”主要目标

 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建设国家实验室及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全面提升,在国家科技创新布局和全球创新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作用。

 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依托高科技头部企业集聚高端创新要素,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辐射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500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0家,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0%以上。

 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创新创业优选地

 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交流合作,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到2025年,年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数量超过8000人次,PCT专利年申请量超过1500件。

 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到2025年,争取建成若干千亿级规模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新生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创新高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带动汽车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新高地。

 3月2日下午,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十四五”时期全市科技工作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未来5年,我市将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营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一带一路”沿线创新创业优选地,打造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国家创新型标杆城市。

 增强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从多角度发力,增强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城市科创策源能力。

 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面向海洋强国战略重大需求突破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其早日入列。

 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超级计算升级项目加快投入运行;推进海洋科学考察船队建设;支持建设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研究设施、海上综合试验场等大科学装置。

 打造高端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山东省能源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创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争创一流高校与科研机构。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在青设立以产业技术研发为主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科研机构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不断增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头部企业牵头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

 塑造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加快建设中日科学城、天安中韩科技园和中以跨境双核创新孵化器等重大项目,支持建设中德青年科学院、中德工业大学等高端创新平台;搭建国际技术转移与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争建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为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青岛还将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行动,面向战略需求与重大场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采取竞争立项、定向委托、组阁揭榜等方式,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发展技术瓶颈。

 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科技为引领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社会经济培育更加强劲的发展新动能。

 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系统布局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强化新兴交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到2025年,争取建成若干千亿级规模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新生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开展高速磁浮、智能化轨道交通系统等前沿引领技术研发,加快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新一代全自动市域快轨列车等前沿新产品以及关键核心装备产业化。

 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突破氢能与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发展零部件配套产业。

 打造现代海洋产业集群。突破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仪器仪表、深远海养殖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加速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疗器械和生物功能制品研发与产业化。

 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开展高性能绿色轮胎、橡胶轮胎智能装备等技术开发应用;布局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配套的关键战略材料;强化先进石墨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前沿新材料产业化应用。

 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长寿科技产业;开展生物创新药物及海洋创新药物、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及快速检测设备研发,研发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数字诊疗装备。

 此外,我市还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点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空天海洋、信息科学等领域探索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重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促进技术交叉融合,超前布局未来科技产业。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服务,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开展科技金融结合促进行动。发挥科创母基金作用,吸引投资机构参股成立子基金直投高端科技项目;引导更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深化国家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实施“区块链+跨境金融服务”。

 完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开展创新创业菁英集聚行动。搭建人才招聘e平台,支持用人单位面向全球招引人才;对持有国际通用职业技能证书的外国专业人才来青工作,放宽年龄、学历等要求;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在青工作最长可办理10年期签证;探索建设“国际人才港”;实行“按薪定才”,向按薪酬等次确定的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服务绿卡”;给予头部企业人才定制权。

 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深化产学研对接合作。让企业扮演“出题人”,高校、院所“作答案”;用好半岛科创联盟、科创沙龙等产学研对接平台,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精准对接;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和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市场化运营。

 完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持续开展孵化器提升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头部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建设专业孵化器;引进有产业资源的高端服务机构和平台型企业,建设孵化加速基地;在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建立离岸孵化基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青年创业空间,探索“海外预孵化本地加速孵化”模式;在北京、深圳等城市建设异地孵化器,服务更多优质企业在青对接产业配套资源。

 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专利布局;发挥头部企业、高校院所创新优势,围绕重点产业培育一批核心技术专利;健全市场化专利运营机制,加快推进专利技术交易市场建设。

 完善科研管理服务体系。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更加注重成果创新性、先进性、应用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开展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

 围绕服务企业,“十四五”期间,我市还将通过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持续推广创新券、建立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立项机制等方式,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化市场化服务机制,促进人才、平台、项目、基金等各类创新要素流向高企;持续遴选优质高企进入上市培育库,推动更多企业通过对接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此外,我市还将持续举办青岛创新节、科创沙龙等系列创新创业品牌活动,讲好“科创故事”,展示岛城创新创业生态,让科创成为城市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