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片警近20年的“大事小情”

——记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珠海路派出所一级高级警长陈呈章
青岛日报 2021年01月17日

青岛日报2021年01月17日版面

■疫情防控期间,陈呈章(中)登记进出小区人员信息。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我喜欢基层工作,喜欢和群众在一起,喜欢面对面为群众服务。”这是2020年12月份青岛市“文明市民”、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珠海路派出所一级高级警长陈呈章的热爱、坚守和选择。

 2002年8月,从部队团政委岗位转业的陈呈章选择了与群众“贴”得最近的岗位——社区民警。一部对讲机、一部执法记录仪、一部移动警务终端,成了他的日常装备;治安防范、调解纠纷、服务群众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近20年来,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底数不清、案件高发的社区变成了有骨干硬核带动、有志愿者巡逻、有便民队服务的平安和谐社区。

 陈呈章所负责的香港花园社区占地面积0.54平方公里,现有房屋91栋、5100户,实有人口13800余人,企事业单位、九小场所共计980家。在陈呈章被派到香港花园社区之前,这里已换了四任社区民警。说到刚到社区时的情景,即便隔了近20年,陈呈章依然记忆犹新。“香港花园是丁家庄、辛家庄拆迁安置社区,我接管社区之初,正赶上居民回迁,人员混杂,就像一个大市场。”为密织社区治安防控网,陈呈章曾一家一户动员,让户主把木质入户门换成防盗门、让店主给商铺加装电动卷帘门、联系办事处将当时社区176个敞开单元安上密码门……几年之后,社区警情从原来年发案百余起,下降到十余起,并呈连年下降趋势。

 在香港花园社区警务室档案柜里,近一米高的纸质资料整齐排放着,陈呈章用20年建立的这22种档案里,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员,企业、商店甚至流动小吃摊位等档案一应俱全,社区资料按人、物、地、组织分门别类。

 这些年,陈呈章始终站在警务创新前沿,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在警务室开设“少儿托管角”、创建新市民就业免费信息服务站、成立“帮到家”便民服务队、在全市首创一支“社区少年警队”……他还尽心尽力把服务送到社区80余名孤寡、空巢、行动不便老人的心坎上、家门口。

 为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陈呈章还创新了一套社区警务工作法。采取分片划格、条块结合的方法,把社区警务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我将社区划分成17个网格,采取‘一网、多格、三员’治安防范模式。我借助1+2+N警务机制,成立了由治安员、自防员、保安员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形成了社区治安防范的三道防线。”陈呈章介绍,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们在社区街面路口架设了100余只监控探头,协调物业公司出资为楼院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实行刷脸出入。“我将获取的重点人、重点事信息,实行三色预警、重点稳控,搭建起了智慧社区的‘天罗地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陈呈章组织成立了社区“疫情防控宣传队”,仅用一周时间就把社区13800余人摸排了一遍,并从中确定了38名隔离对象。陈呈章还主动承担了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执勤任务。其间,他对进入酒店的人员、物品,逢人必登、逢物必检,耐心疏导那些思想不稳、心理焦虑的留观人员。

 “今年9月我就要退休了,用了近半年时间,将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汇编成了‘社区警务七步工作法’,传授给我的徒弟们,希望让他们少走弯路。”陈呈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