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河于民后,李村河中游生态宜居。
■搬迁后的李村大集运行有序、集市兴旺。
■搬迁前,李村大集“盘踞”李村河中游河道,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旧时烂尾的沧口商业大厦。
■如今沧口商业大厦变身教育综合体。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周 伟 通讯员 李融媒 文/图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妥善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考验着为政者的智慧和担当。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近年来,李沧全区上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真刀真枪锤炼能力,攻坚克难展现作为,办成了一系列实事、难事:百年李村大集顺利搬迁,停滞25年的沧口商业大厦恢复重建并即将营业,深圳路打通,历史遗留房产证未办难题得以破解……这颠覆了百姓传统的李沧印象,标注了青岛鲜明的李沧印记。
“要紧紧抓住机遇,抱着对事业的饱满热情去工作,一如既往地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担当和干劲,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当表率,就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说。
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
“旧账”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往往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虽然“旧账”一直在理,但受各方面条件所限,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愿不愿理旧账、敢不敢理旧账、能不能理旧账,是对领导干部政绩观的现实检验。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旧账”,李沧区没有“打退堂鼓”,而是迎难而上,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干劲谋划工作,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拼劲开展工作,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推进工作,一锤一锤敲开了遗留难题的外壳。
沧口商业大厦“复生”就是力证。沧口商业大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沧口广场改造项目之一,被列入市区两级政府1992年大事和市长责任目标。1993年底,沧口商业大厦在验收交付前夕,因原开发单位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工,从此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停滞状态,成为岛城存留时间最长的烂尾项目,给周边环境、社会治安、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成为老沧口城市形象和居民心上的一道“伤疤”。
随着西部交通商务区开发建设,铁路青岛北站、地铁等交通项目相继启用,这座烂尾楼严重影响了周边的城市形象,2016年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解决这一困扰李沧区2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并将牵头帮助沧口商业大厦烂尾楼复工的任务交给了区城市管理局。
万事开头难,何况是遗留20多年的烂尾项目。项目重启之初,区城市管理局共梳理出原始资料缺失、原设计使用的规范废除、施工现场缺水缺电等3大类、21项问题和困难。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指挥调度,区分管领导现场办公,区城市管理局全程靠上,会同发改、规划等相关部门现场办公12次,最终确定了解决方案。同时,区城市管理局带领建设单位十余次前往市住建和市规划等主管部门争取理解和支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仅用8个月就完成了正常项目需要1年以上才能完成的开工手续,于2016年12月15日取得施工许可证,沧口商业大厦终于得以复工。
手续齐全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李沧西部不断发展,沧口商业大厦四周施工环境也变得复杂。李沧区各部门拧成一股绳,扫除“拦路虎”——
针对施工现场没有生活及加工区、铁路青岛北站临时高压线塔贴临大厦主体、部分绿化影响施工脚手架搭建等一系列现状难题,2016年李沧区多次召集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电力、绿化施工等部门进行现场调度,就近给施工企业安排了生活及加工区域;组织绿化部门对现场周边影响施工的树木、绿篱进行了迁移,并规划了现场施工路口;协调原交通商务办及青岛电力公司北部分公司等部门,迁除位于金水路和四流路影响工程施工的高压线路,为企业架设了临电线路,解决了企业的施工用电困难,2020年上半年又协调电力部门增设变电箱,解决了沧口商业大厦正式供电问题。
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为了彻底盘活沧口商业大厦,区城市管理局协助建设单位进行了招商工作。2016年经与10余家企业积极联系洽谈,成功引进了北京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逾1.5亿元进行二次装修,将沧口商业大厦打造成以教育产业为核心,集教育培训、会务酒店、商业金融于一体的教育综合体,并设立结算中心,辐射临沂、日照、潍坊、烟台和威海5个地市。2020年10月二次装修全面完成,11月正式营业。至此,沧口商业大厦从昔日的“烂尾楼”成功转型,涅槃成为了西观美丽海岸、坐拥交通枢纽、欣享现代资源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回想起环环相扣的工作经历,相关人员这样形容:“这是一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志练兵啊!”
“在大厦的改造和装修过程中,李沧区城市管理局为我们协调解决了停车场、排污、消防、燃气和水电等问题,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看着即将投入运营的大厦,后期引入的九力国际教育综合体总经理刘文文激动地说。“复生”后的沧口商业大厦内部设置了儿童游乐场、儿童亲子餐厅、MINI茂、爱阅空间、亲子摄影等项目。昔日的“烂尾楼”将摇身一变成为以教育产业为核心,集教育培训、创业孵化、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教育综合体。这座“沧口地标”的复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老沧口人的精气神!
历史遗留的不动产权证未办问题也是“旧账”中的典型。在李沧,历史上由于建设单位破产、撤销、兼并,欠缴税费、不办理规划验收和不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等原因,导致一大批业主购房后,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这其中包括安置房、保障房和个别商品房等“老大难”。
这些“旧账”,往往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起来十分棘手。但维护群众利益只有责任和担当,没有困难和借口。李沧区委区政府对不动产权证办理难问题高度重视,自2015年10月起,李沧区专门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开展了集中攻关行动,将房产证办理列为重点民生工作,并狠抓落实。
历史遗留问题不动产权证办理难题的解决也需得“法”。前期,李沧区通过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归纳汇总分析,将历史遗留未能办理房产证的房屋划分为四类:一是建设单位未按批复规划方案实施,无法办理规划综合验收手续;二是建设单位与代建、施工等单位存在纠纷难以调和,无法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三是建设单位未依规缴纳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等相关费用或者居民不愿依规缴纳房屋维修管理基金及相关税费;四是个别建设单位缺失,如注销、吊销、下落不明或者极其不配合办理相关手续。
解决历史遗留房产证这一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拧成“一股绳”,在办证过程中,李沧区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出谋划策,攻克难关。作为牵头部门的区城市管理局,与相关的街道、社区反复沟通,共同梳理项目资料,对每个项目都做到“心中有数”;并积极努力做好与市级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对接,并协调市政府在房产证办理上给予政策倾斜,容缺受理,仅2017年市办证难联席会议办公室就单独为李沧区召开了两次联席会议,及时形成会议纪要,使该区办证难彻底解开了症结。
2016年至2019年,李沧区统筹推进完成了52个项目不动产权证办理、惠及52804户居民。截至2020年9月底,李沧区又协调解决了10个项目7113户居民的不动产权证问题,预计到年底可突破1万户。
“有了证,房产才真正属于自己,心里才踏实。生了二胎,以后孩子上幼儿园、上学的话,有不动产权证,报名就会减少很多麻烦。”住进新楼房的湘潭路街道南岭社区居民刘女士,在拿到不动产权证时,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攻坚克难显担当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面对激流险滩,李沧本着为民之心,迎难而上,击楫奋进,砥砺前行。
“我们一家在大集上有好几个摊,是大集上挂灯笼最早的一家,早上三点就来了,先过来把小灯笼、福字、小金鱼等挂好,等着赶集的人前来选购,一直营业到晚上八点。”这是去年在李村大集的一个年集上,摊主李娟透露的心声。她在李村大集上卖春联已经十六年了,新李村大集的变化,她看在眼里,“不在河底摆摊了,进了市场,冬天少挨冻,而且以前晚上都不敢把货品放在大集上,现在这里晚上都有保安巡逻,我们省了不少心。”
李娟的心声颇具代表性。搬“家”前的李村大集位于李村河中游的河底,而李村河为李沧区主要泄洪河道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李村河底“天天市”占用泄洪通道经营,防洪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消费安全等问题突出,被省市列入重大安全隐患。
每年一到汛期,每一位与李村大集有关的管理人员都提心吊胆。2007年的那场暴雨,让很多赶集人记忆犹新,洪水冲下来的杂物堆积,压在重庆路桥洞,河道几乎不通,水位不断上涨。那一场暴雨,也让不少商户损失惨重,有一户磨香油的业主刚运回的10吨芝麻不是被冲走就是发霉了,一次损失了20多万元。
为彻底解决李村河存在的一系列重大安全隐患问题,李沧区委区政府确立了啃下李村大集及河底“天天市”这个硬骨头,李村河底经营业户实施整体搬迁的方案。
但是百年大集积累了各种感情,而且不少人以此为生计,搬起来谈何容易。
为顺利实施大集及“天天市”的搬迁,保障各经营业户自身及消费人群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李沧区广泛动员,积极宣传李村河中游“还市民以健康和充满活力的李村河”的整治意义和城市乐活水岸的整治效果,提高全社会对李村大集搬迁的认识,形成对大集搬迁的共识。同时,李沧区举全区之力,在项目选址、规划建设,周边道路管网、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占路经营查处,以及周边交通组织等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为李村大集搬迁工作的圆满完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克服时间紧、工程任务重、现场情况复杂等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倒排工期,压差施工,通过每日调度工程进度、现场解决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回应业户的实际诉求等方式,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由于河底硬化和河道内李村大集的影响,李村河中游作为城市河道长期无水可观。因此,李村河中游整治在满足河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引入海绵城市理念,解决过城河道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最佳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城市建设发展和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和谐统一,是李沧区河道治理的关键。
还市民以健康和充满活力的李村河,已经成为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滨河休闲景观,创造了从无水到3公里水岸线、从10%的水面积增加至70%的滨水效果。而且,李村大集的搬迁也为交通整治打开了症结,市民普遍发现出行顺畅了。这个季节,市民三五成群来到河边绿道,或悠闲漫步,或一展歌喉,或徜徉在满是红叶的堤顶路边,吮吸着舒畅的气息。
与此同时,2016年6月底,新李村大集完成业户搬迁至重庆中路与青山路交叉口,7月1日正式开业。如今,新李村大集的人气更旺,800余户“天天市”业户和1000余家临时赶集业户的生意更红火!
怀为民之心啃下硬骨头
民间有句俗语:牵牛要牵牛鼻子。对于难啃的“硬骨头”,只有怀为民之心,倾为民之情,对症下药,肯下绣花功夫,才能药到病除。
现在,有不少途经深圳路上班的市民如此评价:深圳路打通后,免了绕道之苦、少了堵车之忧,心气儿也顺了。
2017年4月1日,伴随着崂山区0.4公里道路放开交通,深圳路打通工程成功实现主线通车。由此,巨峰路至香港东路可实现有效连通,极大缓解黑龙江路、海尔路的交通压力。而且,深圳路打通的效应还在持续凸显,作为青岛在黑龙江路与青银高速公路之间增加的一条贯通南北的主干道,串联起李沧东部、万达商圈等组团,向南通过深圳路直达香港东路,衔接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等区域,实现市区东部15分钟经济圈。
谁曾想,此前,深圳路打通工程数年悬而未决。在2014青岛世园会的拉动下,作为继浮山新区之后的又一居民集中居住区,李沧东部的路网格局日趋完善。但是,向南与崂山区路网的衔接并不顺畅,株洲路以北的深圳路—银液泉路段就是梗阻所在,居民向南或向北出行需要绕道而行。
深圳路打通工程是市级重点工程,规划由来已久,整个深圳路南起香港东路,北至银液泉路,主要分为李沧段和崂山段。在李沧段和崂山段打通前,深圳路(香港东路-株洲路)已全线通车,由株洲路向北则成为“断头路”,直接影响李沧区和崂山区的联通。
深圳路打通工程事关百姓出行,事关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以及交通路网格局的日趋完善,因此,“疙瘩”再难也要解。那么,这块“硬骨头”的症结在哪?从工作人员的摸底信息可以看出:浮山路街道东李社区50户“将军楼”是最难解的扣。涉及征迁居民关心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房屋基准价、住房和户口、孩子入学;还有几户特殊困难户提出的条件有些苛刻……
分析出道路建设中的疑难杂症并对症解决,问题迎刃而解。李沧区委主要领导向浮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布置了这项任务:以零上访、零纠纷的“浮山效率”解决了深圳路建设过程中李沧区段的重要“堵点”,确保施工队按时进驻现场开工建设。
为此,浮山路街道抽调20名党员干部充实一线,成立深圳路打通(李沧段)指挥部,从具体问题抓起,从具体环节抓起,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问题不解决决不收兵——
深圳路打通工程涉及的房屋征迁实行货币补偿,房屋基准价问题成为焦点。街道会同区建管局、征收办、法制办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邀请青岛市最具权威的专家现场鉴定,明确了“将军楼”和平房区分评估基准价,得到了居民的普遍认可,这也是李沧区在房屋征迁中首次采取价格区分。
对于房屋征迁过程中的公平公正问题,浮山路街道向居民明确表态:一个政策落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依法依规。
因为方案接地气,特殊政策只向特殊困难户“让路”,比如说,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家有重病的居民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让最后3户居民放下生活顾虑同意签约。
经过55天的努力,堵点得以解决。2016年12月30日,深圳路(李沧段)主线通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日之李沧踏上新征程,“敢于担当、负重拼搏、扎实苦干”已蔚然成风。“宁可马革裹尸,不半途而废”,这是李沧人的胆识和魄力,也是李沧人的政治责任、能力品质和事业追求。唯有如此,才能在打造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的路上快马加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