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牵着蒋介石反“台独”

老年生活报 2024年05月24日 黎史

老年生活报2024年05月24日版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在亚洲建立“反共战略基地”,台湾被他视为美国在太平洋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可与韩、日、菲、越一起构成一个包围中国的链条。按此主张,美国开始暗中支持“台独”,分裂台湾。

炮击金门

毛泽东很快就发现了美国的意图,公开反对割裂中国领土。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在暗中扶持“台独”势力,也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惕。蒋介石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他的总策略还是要依靠美国对他实行经济、军事以及国际政治上的支持,因此,他反“台独”并不十分彻底。

毛泽东认识到,当美国支持下的“台独”势力发展起来后,中美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上升,甚至已经超过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同时,毛泽东也看到,国共两党在反台独上有共同性。于是,他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总方针。

但是蒋介石却一意孤行,仍把反攻大陆当作他的主要任务。为了压制一下蒋介石的气焰,毛泽东不得不于1958年做出炮击金门的决策。事实上,炮击金门也达到了预定的效果。

“一致对外”

1958年10月6日和10月25日,毛泽东亲笔撰写了《告台湾同胞书》和《再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多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并宣布“逢双日”不打炮,让金门等岛屿“得到充分的供应”“以利你们长期固守”“一致对外”。

1958年,就在炮击金门的同时,与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有较深交往的章士钊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向蒋介石说明了毛泽东关于“联蒋抵美”的政策,抵制美国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图谋。这封信打动了蒋介石,召集一众高官研究了数日,但他仍存疑虑,迟迟不愿意在和平统一道路上迈步。

于是,1960年7月,毛泽东、周恩来请章士钊亲自到香港走一趟,向在香港的国民党要人转达和平谈判的信息,并表示,台湾回归祖国后,中国共产党会认真考虑蒋介石及其他国民党高官的“名”和“利”两方面问题。对此,蒋介石在表面上并没有积极响应,但他的内心已经受到极大触动,在行动上开始抵制美国分裂中国的政策,更严厉地打击“台独”。

金门炮战之后,美国提出“划峡而治”,要求蒋介石从沿海岛屿撤军。蒋介石对此坚决反对,并发表声明:美国的方案“损我权益”,我“决不承认”。

“一纲四目”

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毛泽东决定,需要再放宽对国民党和蒋氏父子的政策。1960年5月22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了对台工作问题,提出了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可落在美国人手中的基本原则。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

“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是:一、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二、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四、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毛泽东还一再表示:台湾当局只要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关系。

毛泽东、周恩来通过张治中、傅作义、屈武给蒋介石写信,对“一纲四目”作了详细转达,对蒋氏父子触动很大。这也唤起了他们的民族大义。蒋氏父子生前一直坚持反对美国分裂中国的政策,坚持对“台独”实行高压政策。   黎史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观海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