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老妈上大学”

53岁儿子陪88岁母亲老年大学上声乐课
老年生活报 2024年05月10日 崔佳佳

老年生活报2024年05月10日版面

扫码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一曲来自母子合唱的《儿行千里》,真挚的情感让听众感动落泪,演唱者就是青岛市88岁的王素琴和她53岁的小儿子王景。

每个周四,王素琴都会和王景一起到李沧区一所老年大学上声乐课,在课堂上,他们既是母子又是同学,这样的同窗母子生活已经四年有余。临近母亲节,记者见到了这一对令人羡慕的母子,听他们讲述那温暖的亲情故事。

老妈八十岁

学校要劝退

走进王素琴的家,房间里收拾得干净整洁,墙上挂着母子二人的画作,橱柜里摆放着演出荣获的奖牌、证书。阳台处放置着电子钢琴和绘画台,是他们交流艺术心得的地方。

据了解,王素琴从小就喜欢唱歌、绘画,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的时候,都是文艺骨干。“原本,母亲是可以走专业路线进艺术团的。为了孩子和家庭,她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我们长大结婚生子,她又帮着带孩子,一直到第三代长大。73岁那年,她才开始上老年大学,学绘画、学音乐。”王景告诉记者。

王素琴非常珍惜到老年大学学习的机会,从花鸟、山水到工笔,她不惧年龄,认真学习,从不迟到、旷课。另外,她还在不同的老年大学学习声乐,虽然年近九旬,依然参加各种演出活动,登台献唱。

在老年大学上课的日子是愉快的也是易逝的。很快,王素琴就到了八十岁,也成为学校里的高龄学员。“老年大学是有规定的,超过八十岁就不能继续上课了。”学校找了王素琴,告诉了她这个“坏消息”。

让老妈开心

儿子来陪读

“我特别苦恼甚至生气,怎么就不能去上课了呢,我还没觉得自己‘老’呢。”那段时间,原本豁达开朗的王素琴变得郁闷和伤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瘦了十斤。看到老妈为不能上学而伤心难过,而且身体日渐消瘦。王景急了,他决定带着老妈去找校方“谈判”。

“我母亲的身体非常好,我跟学校说,我们每年交体检报告,另外,我们写承诺书,保证如果老人在学校出现意外,我们自己负责。”王景说,经过多次跟校方沟通,校方终于同意了。王景姐弟四人写了承诺书之后,王素琴又重返课堂,“知道自己能回去上学了,母亲可高兴了。”

就这样,王素琴在老年大学又上了四年多。由于年龄增大,各种风险也随之增加。校方再次找到王景,提出了让王素琴退学的要求。

“这可怎么办?不能让母亲又因为上学的事伤心难过呀。正好,我也过50岁了,我就跟校方说:我去上学行不行?我报名上学,也能陪着母亲上学。”校方被王景的孝心和王素琴对求学的渴望所打动,同意了王景的“陪读”请求。就这样,王景开始了陪母亲上老年大学的“陪读”生活。

“同学们可羡慕了,每次我们去上课,大家都夸我有个好儿子。他毕竟还没有退休,为了我,每次请假来上课。非常感谢孩子们对我的支持和照顾。我晚年能有这么丰富的生活,与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王素琴牵起儿子的手,笑着说道。

同台把歌唱

母子情意深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一直是充满歌声的。”王景说,母亲的爱好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他大学学的是绘画专业,业余也非常喜欢唱歌。“跟着母亲上老年大学,我的歌唱技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是份意外的收获吧”。

早些年,王素琴登台演出,王景是她的化妆师、道具师兼司机。随着王景年龄过了50岁,很多演出或者比赛可以参加了,他便登上了舞台,成为母亲的演出搭档。王素琴也乐得和儿子分享自己的歌唱和美术作品,“我爱听取一些他的意见,他也很耐心地给我指导。”王素琴说。

2017年的5月,山东电视台一档音乐综艺节目找到王景,邀请他参加歌唱比赛。王景便跟导演组提出,要带着母亲一起上台,并且他选择《儿行千里》作为参赛曲目。在舞台上,王景跟观众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2003年,我在北京工作,非典发生了。我便到门头沟的山里‘躲非典’,山里没有信号,我自己也没和家里说这件事。母亲在家天天看新闻报道北京的疫情多么严重,她急得一直给我打电话,但是总也联系不上我。过了好几天,我出山去购买生活物品,刚到有信号的地方,手机哗啦啦来了十几条未接电话的短信,一看全是家里打来的。我赶紧拨回去,她接到电话,一听我的声音就哭了,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别看母亲已经88岁了,在我的心里,她非常健康和快乐,她现在一周五天上课,还有演出,我非常支持她。在当今社会,孝道是什么?给老人吃和穿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精神上的满足和慰藉,支持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王景说,母亲节就要到了,而且母亲也马上迎来她的88周岁米寿,到时候带母亲去崂山吃樱桃,祝愿母亲健康、快乐、长寿! 记者 崔佳佳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观海新闻客户端